电动汽车之家_新能源汽车头条_电动汽车网

主页 www.1evmaLL.com
分享新能源电动汽车新闻

5月新能源销量盘点:极氪蔚来成“纯电黑马”,比亚迪守擂混动阵营

来源: 车云网 更新时间:2024-06-06 15:52:43点击:

经历北京车展之后,新能源市场在5月加速发展。小米汽车的强势上线,撼动了增程阵营的主导地位,依靠着小米外溢的流量热度,以蔚来极氪为代表的纯电车型迎来市场的春天;

比亚迪再次将销量卖到30万辆以上。在今年年初发动的价格战之后,比亚迪从技术路线再次向市场发起进攻,第五代DM技术带来发动机、动力电池性能效率的提升。在技术与价格的双重动力下,比亚迪要在今年夺取360万辆销售目标。

比亚迪.jpg

理想走出MEGA失利的阴影,销量重返3万辆;调任终端BG董事长的余承东在最近多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,为鸿蒙智行积极站台。

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也推动了新能源市场的高涨。乘联会预测,5月新能源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到46.7%。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预计可达77万辆,环比增长13.7%,同比增长32.7%。

不过,在市场加速裂变的过程中,无论是头部车企还是二线梯队的选手,都在奋力调整船桨,不至于被市场湍流击散。

比亚迪发起技术进攻,小米加快交车速度

5月,小米交付量持续增长,交付新车8630辆。为了加快交付,小米工厂在6月实行双班制,生产时间提升到12个小时,以保障单月交付超过1万辆。全年交付目标保底10万辆,争取12万辆。

走过新品上市的成功,雷军又把重心放在了智能驾驶上。不仅邀请前图森未来中国CTO王乃岩,计划将智驾团队在明年扩充到2000人,还将持续追加预算。到目前,小米投入超过47亿元。面对今年年底跻身行业第一阵营的目标,雷军势在必得。

相比白手起家的新势力们,小米汽车的身后,是超过千亿的现金储备和全生态的闭环支撑。在这场规模游戏中,小米SU7有充足的耐心跨越生死线。

比小米更早到达这片新土地的还有老对手华为。上个月,它首次以鸿蒙智行的身份发布销量,熬过最初的质疑声,华为的技术入局已成声势。5月,鸿蒙智行宣布销售3.06万辆,环比增长3.19%。具体到各个车型,问界M9交出1.59万辆,依然是50万以上不分能源形式的销量冠军;5月31日上市的问界新M7Ultra开启预定并交付,上市首日大定超过1.2万辆;问界新 M5大定超过2万辆。

问界.jpg

问界挑起大梁,华为与北汽打造的新品牌享界也即将加入。首款车型享界S9开启预定,预售区间45—55万间,预计在8月上旬上市。

职务由终端BG CEO变更为终端BG董事长的余承东在最近多次亮相。一边亲自为车主交付新车,一边也在直播与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中现身,为旗下品牌站台。余承东说,截至5月19日,鸿蒙智行的总销量已达到13.4万辆,由于主力产品在5月份更新换代,导致短期内销量下滑。预计6月将恢复增长。

余承东也在车展中又一次强调华为智驾的领先:智驾上会强者越强,一步领先就步步领先。后入局者会越来越难跟进。在他看来,搭载激光雷达的华为智驾车型体验也略胜于特斯拉

连番推出调整措施的理想汽车正在找回市场节奏。理想L6的热销带动了李想月销量重返3万辆。5月,理想卖出3.5万辆,同比增长23.8%,环比增张35.8%。

理想.jpg

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,李想宣布今年不再发布纯电SUV的决定,推迟到明年上半年发布。现阶段,李想朝着700 座以上 5C 超级充电站、1300座以上城市超级充电站的目标努力,同时做好了L系列不降价的准备。

比亚迪销量持续增长。5月累计售出33.2万辆新车,同比增长38.13%。其中,18.4万辆来自插混车型,14.6万辆来自纯电车型。按照王传福36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,比亚迪的销售任务完成了35%。

不久前,比亚迪发布了第五代DM技术,将百公里亏电油耗拉到2字头,综合续航提升到燃油车的3倍。第五代DM技术首搭车型为秦L DM-i和海豹06 DM-i,售价9.98-13.98万元。本就拥有强大议价能力的比亚迪,凭借着技术革新,再次开启“价格屠夫”模式,向燃油车市场要增量。

特斯拉还未披露数据,但前三周,它合计销售车辆仅有4.39万辆,与去年同期7.7万辆有所差距。在中国新势力的集体围攻下,特斯拉显露疲态。在艰难一季报发布后,马斯克在全球疯狂裁员。上海工厂也传出减产消息。最近,有媒体据内部消息源称,特斯拉上海工厂原本生产的Model Y车型,3月到6月生产量已经削减至少20%。

现有的Model 3Model Y已经不足以唤起消费欲望了。马斯克提出的FSD落地中国和Model 2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具体的操作步骤。短时间内,就只能通过高压管理苦一苦一线销售了。

蔚来极氪拿了“纯电黑马”的角色

当原本的销量巨头遇上增长瓶颈,一些不被重视的选手反而从内卷的市场中挣出一片新天地。

去年,李斌向外界信誓旦旦保证,随着销售能力的提升,2024年蔚来销量将在年中气温回升。5月,蔚来果然做到了“好好卖车”。交付新车2.1万辆,同比增长233.8%,环比增长31.5%。

复盘增长原因,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谈到了两个方面的因素,一是2024款车型算力高,同时智能驾驶全域全量推送,让大家看到了蔚来高算力的现实能力和潜力;二是换电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,加上Baas调价和促销,给了用户更多优惠

一位蔚来销售人员告诉车云网,ES6、ET5(T)是这个月的热销车型,Baas版本分别约为26万元和22万元左右。其中,ET5(T)车型和小米SU7形成了竞争关系。

在换电站价值受到认可、整体交付火热增长的氛围中,蔚来趁热打铁,发布了新品牌乐道。首款车型乐道L60已开启预订,预售价21.99万元起,9月份正式上市销售。

对于蔚来而言,第二品牌的到来,能够摊薄研发费用和制造成本,以更低价格的车型参与市场竞争。

极氪销量.jpg

极氪发挥出色, 5月销售新车1.9万辆,同比增长115%,环比增长16%。001仍然是主力车型,连续两个月交付过万,领先于25万以上纯电市场的其他车型。5月24日,极氪009光辉开启了首批车主交付,打入豪华MPV市场。

不仅在一线市场中春风得意,极氪也成功赢得资本青睐。5月10日,极氪正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,成为第四家登陆美股的中国新能源车企。因获得超额认购,极氪扩大了IPO规模,以美股21美元发售2100万股ADS,募资4.41亿美元。盘中涨幅一度突破40%,市值一度达到71.6亿美元。

顶着“小理想”称号的零跑销量喜人,比肩极氪。零跑董事长朱江明在6月1日的演讲中开玩笑说,“今天要发5月销量月报,理想的李想又发明了周报。全世界最惨的人是中国车企CEO。”

5月,零跑售出1.9万辆,在这份令人倍感压力的榜单中,零跑没有输。SUV双子星零跑C11系列、零跑C10系列为销量带来极大的助力,达到1.2万辆。

零跑与Stellantis创办的合资公司“零跑国际”也在5月中旬宣布成立。按照规划,合资公司将在今年9月起在欧洲开启预售;四季度,零跑国际将进军印度。亚太、中东和非洲以及南美。今年年底前,零跑国际要在欧洲扩展到200家销售网点。

零跑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竞争了,随着零跑国际的成立,它正跃跃欲试,开启大航海时代。

小鹏、哪吒营销求变

整个市场的升温中,二线梯队选手普遍突破万辆,但与头部车企的差距有所拉大。

小鹏汽车5月销量增长乏力,刚刚突破万辆。纯电MPV小鹏X9交付1625辆。在20万到30万的价格带中,小鹏汽车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挑大梁的车型。

下沉到15万级的市场,是小鹏汽车即将要出的牌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财报会上透露,子品牌MONA的首款A级车将在6月亮相,三季度交付。

与此同时,小鹏也试图寻求海外市场的增长空间。小鹏G6、X9等车型将在香港、澳大利亚等市场发布。

最近,小鹏汽车再次传出变动消息。据悉,一加手机营销负责人于涛将加入小鹏汽车,担任营销副总裁,小鹏汽车财经平台经营管理副总裁古苑钦将接替王桐,兼任小鹏汽车销售负责人。

小鹏.jpg

5月,哪吒汽车销量也交付1万辆新车,环比微增。在北京车展上,周鸿祎提议哪吒汽车改名合众,随后,张勇发布“哪吒要不要改名”的微博投票引起了众多关注。周鸿祎在最近几天的直播中谈到说,“一开始把改名的事情想简单”,如果产品做得好,用户接受度高并愿意买单,叫什么名字也不重要。

更改品牌名,反映出二线车企的营销困境。最近,哪吒汽车已经从内部开启调整步伐,整合多部门到产品研发中心统筹管理,哪吒汽车CEO张勇兼任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;前360副总裁、媒体人陈朝华正式出任哪吒汽车副总裁,负责品牌传播与媒体关系。

上汽集团5月销售新能源车8.1万辆。今年 1-5 月累计销售新能源车达到 36.5 万辆,同比增长超过 27%;上汽通用五菱售出超过11万辆。在具体车型上,五菱星光销量达到1万辆,五菱缤果售出1.4万辆,宏光MINIEV家族售出1.7万辆。

长安汽车表示,自主品牌新能源达到5.58万辆,同比增长超90%;阿维塔5月售出新车4569辆,同比增长163%。目前,阿维塔旗下仅有阿维塔11和阿维塔12两款高端纯电车型在售,今年三季度,阿维塔将发布第三款车阿维塔07,这款SUV定位在25万到30万之间。在纯电版本之外,阿维塔07也将提供增程车型。

岚图汽车5月交付4521辆,同比增长51%。旗下在售三款车型,SUV车型岚图FREEMPV车型岚图梦想家以及轿车车型岚图追光,这些车型提供增程版与纯电动版两种动力选择。

岚图.jpg

5月,曾经被视为绝对领先的车企会在增长的路上受挫;不被看好,饱受质疑的车企反而会在看似无人的绝境中走出一条悠长的道路;2024年才出了第一款车的小米,也在讲述一个时机与市场刚刚好的故事。

变幻莫测的市场中,人们总是基于眼前做出判断,但是总有车企从相似的当下中出发,走向不同的未来。在市场最后的窗口期关闭前,一切都还有可能发生。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自网络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电动汽车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(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)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

 
Powered by RRZCMS